close

1、現代設計作品 -  Club  Chair,  Marcel Breuer

(一)現代設計美學的操作對象:

設計者當時的理念是認為人可以坐在空氣上,椅子因為現代主義的觸發,而期望轉化成抽象的物體,在開始的設計理念中有著超現實的形象,因此開始嘗試利用單純的鋼鐵與寬布,製作出接近人作在空中的椅子,其後開始發展出鋼鐵彎管與單背、一體成型的椅子。細究這張椅子,可從中發現單獨的直線與多次轉彎帶來的方向感,符合「形的感受」;色彩上以單一色搭配金屬鋼管,看似單調的配色卻充分展現簡約的美感;輕量感的設計也讓人感覺自在不嚴肅。

(二)現代設計美學的操作規則:

椅子結構體的鋼管以部分重複與變化方式進行彎管設計,彎管曲線人感受到漸進優美的韻律感;運用直線與曲線的對比,以及冷硬的鋼管和溫暖的織品、皮革之間的對比,替原本乏味的設計增添許多活潑感,若從中剖下一條線,可發現左右是對稱平衡的,讓視覺上變得非常和諧,符合現代設計美學的操作規則。

c1    marcel-breuer-wassily-chair

C2c3C4  

 

2、後現代設計作品  -  Anna G.開瓶器,  Alessandro Mendini

從「Anna G.開瓶器」分析出「後現代設計美學」兩大菁華:

(一)後現代設計美學的操作對象:

開瓶器的外型一眼可看出是女性,有頭有手,身上穿了洋裝,將開瓶器比喻為人類的想法非常有趣。Anna據說是設計師女友的名字,某天他看到女友伸懶腰,而得到這個開瓶器的靈感。發想的過程,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。設計一般都是分析消費者的需求,然後朝解決問題的方向發展,但Alessandro Mendini完全跳脫這種固有觀念。Mendini的想法,不會讓人先質疑設計的功能性,反而先能體其中的趣味性,發出會心一笑。打開紅酒瓶瓶蓋是件簡單的機械行為,但用這個開瓶器開瓶,會讓開瓶變得有趣又獨特。設計師不只是設計了一個開瓶器,而是重新設計了開瓶的過程,讓人有特殊的開瓶體驗。這個開瓶器不再只是一個新開瓶器,而成為人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。

(二)後現代設計美學的操作規則:

使用這個開瓶器時,先把開瓶器放在紅酒瓶上,然後旋轉開瓶器的頭部,兩條手臂會因螺旋而往上抬,最後只要把兩條手臂往下壓,長長的手臂擔任槓桿,就能輕鬆打開瓶蓋。打開瓶蓋時,像裙子地方,會完全蓋住紅酒瓶上方,所以瓶蓋不會亂飛。憑這點,它的功能比其他開瓶器更好,在追求作品設計感的同時,設計師巧妙地賦予其優異的功能性,符合後現代設計美學的操作規則。

A1A4

A2A3A5  

 

3、台灣本土作品 -  張文議木雕(寶瓶系列)

從「寶瓶系列木雕」分析出「我國設計美學」五大精華:

(一)位序主從:

    從這一系列作品來看,可以發現張文議先生雕刻的寶瓶都是圓潤胖體的姿態,大大的寶瓶實而不華,把手處是兩隻小小的木雕龍,胖與瘦、大與小的對比可以發現其中隱藏「位序主從」的美學法則。

(二)陰陽調和:

    圓潤樸實的寶瓶,把手處卻是兩隻精雕細琢的龍,簡潔與繁複這兩種反差極大的雕刻手法同時出現在一個作品當中,大的瓶身本體樸實不華,小的把手精緻細膩,兩相平衡之下讓作品更顯美感,從中可以發現其遵守「陰陽調和」之原則。

(三)氣韻生動:

    兩隻雕工精細的龍,其英姿煥發、氣勢非凡的神韻在張文議大師的巧手下表露無遺,也可從這系列作品中,感受到木頭本身紋理的變化,彷彿雲霧繚繞中好像真的有兩條龍順著寶瓶即將飛騰而出,符合「氣韻生動」的美學法則。

(四)布局成勢:

    可拿起的圓潤寶瓶蓋、兩隻飛騰的龍、掛在龍尾的兩個圓環,以及胖體的寶瓶本身,都是大師在製作這件工藝品前就已先規劃好的安排,透過層層推進讓作品富有層次,明顯可見這件作品「布局成勢」。

(五)文化符碼:

    寶瓶的把手處都是精雕細琢的龍,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權勢、高貴、尊榮的象徵,又是幸運和成功的標誌,雕刻於寶瓶左右兩側,讓這件作品更顯尊榮華貴,其中更蘊含無限文化意義,符合「文化符碼」之原則。

IMAG1744IMAG1747IMAG1745

IMAG1769IMAG1768   

參考資料:
http://blog.yam.com/aqua/article/6164452

http://www.bnext.com.tw/article/view/id/1892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B10233301謝宜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